現在位置:損害度與適應-海平面與海岸變化/海岸地形變化情形

 

海平面與海岸變化-海岸地形變化情形


前言

全球溫室效應引發之氣候變遷對海平面將造成逐日上昇之影響,IPCC即預測至公元2100年,海水面將有66公分之上昇量(預估之最低上昇量31公分,最高上昇量100公分)。此一海平面上昇對海島國家將造成海岸一定範圍內人文、自然環境重大變遷之影響。因為海岸帶向來是濱海國家人文發展、經濟活動及生態集聚之源地,為一非常敏感且脆弱之地區,任何的海面變化皆可能對上述自然環境造成影響,進而破壞當地人文社會之發展。其所引起之海岸環境變化對台灣這種海島國家以海岸侵蝕、低地淹溢等災情最受影響。

概海水面上昇後除造成海岸線直接之後退及砂洲潛沒外,更因堤前水深變深,碎波帶內移波浪能量加大,以致對海灘之淘蝕、對沿岸堤防之破壞亦將相對增強,低地淹水範圍也將更加擴大,可供利用之國土資源將更顯匱乏。

而此類災情於台灣更顯嚴重,台灣地區多處海岸皆有嚴重之地層下問題,此種地層逐日降低,而海平面卻持續上昇之負負相加之威脅下,海岸蝕退、海水倒灌已成沿海居民之夢饜。如不儘快思謀因應對策,台灣此一福爾摩沙之島將逐漸蝕縮。

台灣至今尚無有關海面上昇對海岸地形影響之研究,究竟海面上昇時台灣各地海岸線會有多少之後退量?沿岸土地面積可能損失多少?皆無明確數據可供參考。欲能釐清海水面上昇後對海岸地形造成之影響多大,首要即須建立台灣過去至今海岸地形之變遷狀況,以此作為樣本,提供日後探討海面上昇對海岸地形影響之依據。

海岸變遷分析

台灣全島海岸線綿長約1600公里,但因經濟發展所須,全島各地均有部份海岸被圍堤填地開發為港灣或各類新生地及工業區,因而造成自然海灘之減少。由於上述開發工作之影響加上各地氣象條件、波浪、漂砂量及海岸特性等之差異,海岸線也呈現不同之變化情形。過去至今之台灣海岸在自然營力及人為力量之作用下,各處海岸之侵淤各有變化,有些縣市其海岸尚屬堆積或安定性。但有些部份縣市的海岸線則已呈侵蝕狀態而須加以保護者,其中侵蝕最為嚴重之地區為高雄、屏東兩縣,當地海岸幾忽多為人工保護構造物所屏障,自然海灘已不多見。尤其目前許多處大型開發案正在施工或規劃當中。而在河川輸砂日益減少、地層下陷日趨嚴重之情形下,不論大小之工程開發均會對海岸產生影響,堆積安定之海岸可能轉成侵蝕海岸,原本已侵蝕之地區可能有加劇現象。


本網頁最後維護日期 1999/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