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損害度與適應-農業 /損害度分析

 

農業損害度分析 

 

  • 氣候變遷對於農業生產的影響

    根據美國科學院二氧化碳評估委員會表示,當二氧化碳濃度倍增時,全球平均氣溫上升3±1.5℃。而1985年國際科聯理事會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則認為當二氧化碳濃度倍增時,溫度上升3.5±2℃。由於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氣溫上升,則空氣中水蒸氣將增加,溫室效應更增強。又因氣溫上升,則冰雪覆蓋面積減少,地表面將吸收較多的太陽能,全球變暖將相對增強。並且由於全球暖化,陸生植物的狀態及分佈將會發生變化。當植生面積擴大,太陽輻射被更多地面吸收,使全球受暖。當二氧化碳濃度倍增時,在赤道附近,不管在什麼季節都看不出氣溫有多大上升,但在南半球的高緯度和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其溫度上升特別明顯,在兩極附近,氣溫上升超過10℃。

    當氣溫上升,可能會增加某些特殊穀物的種植面積,例如小麥可能向極區方向發展,如這些地區土壤貧瘠則其產量會下降。邊緣農業地區,如乾旱的沙漠周圍的大草原,由於不能適應新環境條件而受害嚴重。由於草原和沙漠面積擴大,森林面積縮小和極區發生變化,而廣泛改變自然生態系統。如此沙漠化與工地侵蝕問題將會更加惡化。另外,由於比較潮濕及乾燥的氣候,會影響水資源的利用和長遠的規劃,也可能導致某些大型水庫或其他水利工程項目之正常使用期限。由於海洋膨漲,海平面上升,將會導致低窪地區出現洪水泛濫,失去大片珍貴土地。

    總之,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在於破壞農業生態系統:

    • 氣候受暖受潮 -->  糧食向極區移動

        沙漠、草原增加, 森林減少
        威脅邊緣農業
        海平面上升,洪水增多,可耕地面積減少

    • 二氧化碳濃度上升-->  植物變得更大

        某些農產品產量增加
        雜草變得更大
        加速沙漠化
        肥料需量增加

    針對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的影響加以試驗: 

    此兩種試驗模式在比較CO2個別濃度時會有些差異,但如比較整個變化趨勢時,則相差不大。CO2濃度增加,大體對作物有利,但並不一定如此,應依地區別、期作別及品種別分開模擬,找出最有利者種植,以避免氣候變遷下受到損失。但氣溫升高,皆會減產,如能在氣溫增加下,設法增加CO2濃度,則氣候變遷之因素不一定對農作物之生產有害。

  • 農業部門之溫室氣體排放量估算

    基本上農業部門釋放之CH4及N2O二種溫室氣體在各年度間之增加量並不大,故對全球氣溫變遷之影響有限。

 

本網頁最後維護日期1999/06/30


出處:

  1. 農牧業溫室氣體減量策略規劃及衝擊評估(計畫編號:EPA-86-FA11-09-C2、EPA-87-FA44-03-44)
  2. 溫室效應機制及預測---因應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之整合計畫(5): 氣候變遷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建議之研討(計畫編號:EPA-85-100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