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損害度與適應-海平面與海岸變化海面上升對海岸地區之影響

 

-對河口之影響

 

  1. 河道內水位上昇

    • 河道內之水位於河口水位上昇量即等於海面上昇量,往上游水面因河口水位上昇產生迴水(Backwater),往上游上昇增加量遞減,增加率因流量、流速、河川坡度而異。
    • 河川水位增加可能導致堤防高度不足發生溢流,或因水位昇高使水壓力及滲透水壓增加,產生管湧(piping)或強度不足發生潰堤之危險性增加。
    • 水位上昇使流速減緩,不但使水流不能迅速排洩,也可能減低輸砂能力,河床升高同時水質易惡化。
    • 如果河川內有砂洲或高灘地、砂洲或高灘地將因而面積減小或淹沒於水中。

  2. 潮積 (tidal prism)變化
    由於海面上升、河口水流斷面積變化、漲退潮間產生之潮積量增加;海水面上昇後河口斷面積將增大,河流形態隨之而變,流量之改變影響河川或潟湖內之水生態受影響。

  3. 感潮區變化

    由於海水密度較淡水高,二者接觸時形成密度流界面,海水延底部伸入河道中稱鹽水契。如果海面上昇則鹽水契更深入河道內怠潮段增加,河口附近河川內之鹽分濃度亦增,鹽分濃度之改變可能使河口貝類、因甲殼類及魚類生息環境改變,導致漁業資源之變化。

  4. 氾濫區擴大

    由於海面與陸地相對高減少,氾濫時淹水之範圍相對增加,尤以低窪地區因地面坡度甚小近似水平,稍有海面上昇溢淹,範圍立即擴大。台灣沿海平地坡度甚為平緩,尤以中南部海岸為然,僅有1/1000,倘海面上升50 cm,溢淹範圍可能向內陸延伸半公里以上。

  5. 河口附近地形變化

    海面上升不改變河川內之河床形態,河口外之海域地形亦將因河川輸砂能力、以及海岸水位上升、波浪變化及碎波條件之改變而使沿岸漂砂量及方向產生變化,導致河口淤積現象之變化,河口斷面積及沙嘴形態之變化。

  6. 洪水位發生機率變化

    暴潮與豪雨同時於颱風來臨出現之機率在台灣甚高,由於海面上昇使暴潮位及洪水位產生變化,二者之發生機率可能因而改變,於洪水防範及防洪設計言,可能因而必需重新機率考慮。如果因氣候變遷使颱風規模變化而使河川流量增加,則對防洪防潮機率分析勢必再做全盤之檢討。


本網頁最後維護日期 1999/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