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損害度與適應-農業 /適應策略

 

農業-適應策略

台灣地區農牧業溫室氣體減量策略規劃議
  1. CH4的減量

    生物性甲烷來源是微生物在厭氣環境下分解有機物,甲烷生成所需之條件為厭氣和還原狀態,因此在含水的環境中如沼澤、水田、湖泊和海洋等皆可產生甲烷。水稻田是大氣中人為排放CH4 的重要來源。

    由於土壤性質、水稻品種、灌溉方式和施肥法與使用量的不同,水田中CH4釋放的數量也有相當的差異。然而如果能夠掌握消除厭氣的條件,便能減輕CH4的釋放量。因此,在農業生產方面的方法包括:

    • 改變灌溉觀念。
    • 提倡正確施肥法。
    • 育成需水量較少的耐旱品種。
    • 加強農業改良場及農會推廣部門的宣導能力。

  2. N2O的減量

    氧化亞氮之生成主要是由人類農業活動所造成,尤其是在農業生產時施用氮肥所致。由於氧化亞氮之生成源自缺氧狀況下,在浸水水田中氧化層進行硝化作用,除直接生成N2O外, NO3亦可在缺氧中兼營性脫氮菌脫氮作用而生成N2O

    因此要有效的防制N2O,主要的方法有:

    • 以正確的方法使用適當的肥料。
    • 避免不必要的湛水狀態。
    • 開發緩效性肥料。
    • 畜牧生產規模合理。

本網頁最後維護日期1999/07/03


出處:

  1. 農牧業溫室氣體減量策略規劃及衝擊評估(計畫編號:EPA-86-FA11-09-C2、EPA-87-FA44-03-44)
  2. 溫室效應機制及預測---因應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之整合計畫(5): 氣候變遷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建議之研討(計畫編號:EPA-85-1003-09-13)